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中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医疗器械市场上,心脏支架的售价存在惊人的暴利。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仅为3000元,而在医院却能卖到2.7万元,暴利高达9倍,甚至超过了。这一话题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记者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采访,包括患者家属、心内科专家以及食品药品监管专业人员,揭示出了一条令人惊异的“利益链”。
在沈阳市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心内科专家介绍,微创药物支架因其无需开胸腔、痛苦小,成为大多数重冠心病患者的首选。背后的价格问题却令人震惊。
张女士的母亲就曾经接受过这样的手术。她告诉我们,当得知母亲需要植入心脏支架时,她感到非常纠结。手术费用中,需要植入体内的两个支架和其他辅助器械费用高达4.6万多元,占整个手术费用的85%。而诊疗费和手术费加起来才不到2000元,仅占整个手术费用的不到4%。这种费用结构令人难以置信。
在接受采访时,张女士还透露了她在选择支架时的困惑。医生首先要求进行动脉造影手术以确定病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植入心脏支架。在支架的选择上,张女士遭遇了巨大的困扰。医生向她介绍了进口和国产两种支架,价格差异巨大。国产支架的价格在1.5万元至1.8万元之间,而进口支架中最便宜的要价3万元左右。这让张女士陷入了纠结:究竟应该选择哪种支架?
在接受手术的那一刻,张女士最终选择了国产支架。在仔细核对住院清单后,她发现最昂贵的部分就是那两个微创支架,清单价格是3.19万元。这个费用令人不解,也让人们对医院的收费情况产生了更多的疑虑。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医疗器械市场乱象的深思。为何一个小小的支架会有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这其中是否存在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解决。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让医疗市场回归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