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促胰素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效果好
早在上世纪初,人们就已发现口服葡萄糖相较于静脉注射葡萄糖在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时,能够刺激更多的胰岛素分泌。这一发现引领了人们对人体自然分泌的肠促胰素的。肠促胰素,这一在摄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反应性分泌的激素,其关键功能在于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可以将其形象地看作是人体自身的血糖调节器,只在血糖升高时发挥作用,属于一种自然、内源、符合生理机制的降糖机制。
现有的治疗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无法直接干预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患者往往需要依赖增加药物剂量或更换多种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稳定。基于肠促胰素的降糖作用机理的治疗方案,能够长期保护人体的β细胞,从而延长现有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减缓疾病的进展,并减轻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的依赖。
以沙格列汀这一口服药物为例,它不仅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增强人体自身的降糖能力,还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联合作用,更高效地达到血糖标准,且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性肠促胰素的类似物,这类药物是直接使用与肠促胰素相似的物质来降糖;另一类则是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以沙格列汀为代表。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人体自身肠促胰素的降解,提高内源性肠促胰素的水平,延长其作用时间,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由于它是通过提升患者自身的降糖机能来降糖,因此被称为内源性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其优势在于副作用极小,用药方便。
一项针对沙格列汀的研究显示,对于已经使用传统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8.0%~8.1%),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患者的血糖在连续两年都能达到持久稳定。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沙格列汀不仅能持久降糖,还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这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沙格列汀等肠促胰素类药物可能成为未来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