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多例出血热
截至2025年4月1日,西安地区再次拉响了出血热的警报。出血热,这一由汉坦病毒引发的乙类传染病,频繁在古城西安现身,其背后的主要传播者竟是鼠类。以下是对这一疫情的综合信息梳理,以飨读者。
一、疫情概况
汉坦病毒是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而这种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在陕西关中地区,汉滩病毒(Ⅰ型)已经建立了重要的疫区,近年来也开始发现汉城病毒(Ⅱ型)的感染病例。疫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那些与鼠类接触频繁的人群,如青壮年男性、野外工作者、农民以及粮食加工从业者等。
二、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途径是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液、粪便、唾液)或被其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除此之外,呼吸道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螨虫叮咬,甚至母婴垂直传播等也可能导致感染。尽管人际传播的情况极为罕见,但仍需警惕特定毒株的有限传播。
三、典型症状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特征症状包括“三红”面部、颈部及前胸潮红,以及“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以及肾功能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四、预防措施
面对这样的疫情,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手段,建议重点人群积极接种。灭鼠防鼠工作也需加强,以减少鼠类的数量,避免与其接触。保持环境卫生,食物密封储存,避免被鼠类污染;野外作业时佩戴口罩、手套,防止皮肤破损也是预防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出血热与草莓并无直接关联,病毒并不会通过草莓传播,这是近期被广泛澄清的谣言。
五、治疗原则
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并就近规范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针对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等不同阶段,需要采取支持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
西安作为出血热的传统疫区,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公众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就医,以改善预后。相关部门也应持续加强监测和公众教育工作,共同应对这一疫情的挑战。在这场疫情战中,每个人都是战士,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