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两个结局
《少年的你》结局的温暖转变与导演的创作考量
在电影《少年的你》的最终上映版本中,导演曾国祥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温暖结局。实际上,影片曾拍摄过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版本,其背后的差异与创作考量令人深思。
一、两个结局的对比
1. 黑暗版结局:
故事在这个版本中终止于陈念(周冬雨饰)和小北(易烊千玺饰)分别乘坐警车驶向不同方向的分岔路口,没有对两人后续的任何交代。画面最后定格在陈念的身上,暗示两人因承担罪责而彻底分离,没有2015年的重逢场景。这一版本更多地突出了青春的残酷性,但由于太过压抑,最终被导演放弃。
2. 温暖版结局:
这个结局补充了2015年的时间线,陈念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在护送受欺凌的学生时,小北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出现,保护她。通过雏菊、阳光等富有希望的意象,这个结局呼应了小北“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承诺。它保留了两人情感羁绊的开放性,暗示他们走出了阴影,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
二、导演的创作考量
1. 主题平衡:曾国祥认为,校园暴力题材本身带有沉重的色彩,因此需要通过结局传递一个信息,即即使经历了黑暗,仍然可以保留对未来的希望。
2. 社会影响:团队担心过于黑暗的结局可能会引发观众的过度负面情绪。选择让陈念以小北的身份延续善意,而小北则以守护者的姿态完成角色成长,这样的结局更容易被社会接受。
3. 叙事留白:虽然最终选择了温暖结局,但导演仍保留了警车分道扬镳的镜头,这一设计既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也强化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三、关于结局的争议与解读
尽管温暖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影的现实批判力度,但许多观众和解读者看到了其深层含义。小北从阴影走向阳光的动线设计,暗示了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接纳可能性。陈念成为教师的职业选择,体现了受害者向保护者的救赎逻辑。导演通过双结局的取舍,在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温暖的结局不仅给予观众希望,也提醒我们,即使世界再黑暗,总有光明值得我们去追求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