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件事最易感染梅毒
梅毒,这一历史悠久的疾病,曾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旧社会的肆虐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的整治,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度几乎销声匿迹。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梅毒像隐形的恶魔般再次悄然现身,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挑战。

梅毒的再次泛滥与人们性观念的开放、不洁性行为增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在梅毒的早期阶段,通过规范使用青霉素,可以有效治疗这一疾病。梅毒的隐蔽性令人担忧。许多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甚至直到术前验血排查或是病情严重到损害其他器官时才发现。这一现象可能与部分患者滥用抗生素的历史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隐性梅毒的增加与抗生素的滥用息息相关。过去,由于缺乏医疗资源和针对梅毒的有效抗生素,普通民众难以获得。如今,购买青霉素已经不再困难,但盲目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令人痛心。专家担忧,不规范、不足量的用药可能会让梅毒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体内继续潜伏,悄无声息地蔓延。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性接触时只要有一方有极细微的破损,梅毒的病原体就会乘机侵入,引起感染。而且,越是早期传染性越强。除此之外,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途径。
在临床实践中,梅毒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有发现。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医院将患者的梅毒血清检查列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尽管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专家认为这是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
防治梅毒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专家提醒,洁身自好、注意卫生是首要原则。避免不洁性接触、在公共场所慎用公共洁具、已患病者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做好隔离措施。对于与已确诊的患者接触者也要进行血清学检查以排除感染可能。这些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共同抵御梅毒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