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 特朗普重回巴黎协议
特朗普与《巴黎协定》:一场反复的拉锯战
时光流转至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站在美国总统的舞台上,这次他挥笔签署了一项行政令。美国,这片广袤的大地,再次与《巴黎协定》划清了界限。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特朗普展现了他一贯的“美国优先”政策风格。
回顾历史,早在特朗普的首个任期(2017年),他便宣布美国退出这一全球气候协议。在拜登于2021年重新引领美国加入后,特朗普此次的行为可谓是再次掀起了国际风浪。为何特朗普如此执着于退出这一协议?这其中包含了多重因素。
经济考量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特朗普看来,《巴黎协定》限制了美国传统能源产业的发展,导致就业市场受到冲击,并使得美国承担了过多的减排责任。他承诺过保守派选民要优先保护美国的利益,这一承诺促使他在政策选择上更倾向于国内经济的短期利益。特朗普多次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质疑,称其背后存在某种“骗局”,这也反映了他对气候议题的看法。
美国的退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策行为,其背后引发的国际反响与影响也不容小觑。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无疑受到了打击,美国的退出削弱了《巴黎协定》的减排力度,使得全球实现温控目标的难度加大。欧洲国家在气候议题上的角色得到了强化,尤其是法国等欧洲国家呼吁中欧承担领导责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气候议题上也可能得到提升。尽管美国反复退出,但多数缔约国仍坚持履约,但长期合作机制无疑面临挑战。
那么未来会如何呢?特朗普曾表示,如果《巴黎协定》的条件变得“对美国公平”,美国可能会重新加入。白宫随后的澄清表明这一立场并未改变。美国的州级、企业和国际社会可能会持续施压,影响这一政策的持续性。特朗普的这种“退群”行为不仅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立场,更揭示了美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国际社会需要应对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正如美国退出程序的启动已经启动,正式生效的时间定在2026年1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深思熟虑,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