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讲的什么故事 《八佰》讲了什么
《八佰》:一段悲壮的历史与震撼人心的战争电影
《八佰》这部战争电影,深情地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一段悲壮历史。它讲述了被称为“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这段历史让人震撼,这部电影则将其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深厚的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在三个月的激战后伤亡惨重,决定西撤。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并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余人(对外宣称800人)坚守四行仓库。他们的坚守,成为了淞沪会战中一段令人传颂的英勇篇章。
二、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
电影《八佰》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守军在四行仓库与公共租界仅一河之隔,形成了北岸炮火连天,南岸灯红酒绿的强烈对比。他们面对日军的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围攻,进行了孤军奋战,血战四天四夜。在这漫长的战斗中,发生了许多关键情节,如士兵绑手与日军同归于尽、童子军冒死送国旗、升起军旗鼓舞士气等。最终,守军因政治压力而奉命撤入租界,却被缴械羁留。
三、丰富的艺术与历史意义
这部电影通过湖北保安团逃兵“端午”等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战争中的恐惧与成长。四行仓库保卫战被称为“被世界围观的战斗”,其悲壮事迹不仅鼓舞了抗战士气,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佳作。导演管虎为了还原历史,以1:1的比例搭建四行仓库实景,并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使得电影画面更加真实、震撼。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一段悲壮的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民族而英勇奋斗的人们。他们虽然只是普通人,但在那一刻,他们展现出了无比的英雄气概。他们的坚守和牺牲,成为了我们永远的骄傲和纪念。《八佰》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段永恒的记忆。
补充:实际守军人数为余人,“八百壮士”这一说法是为了迷惑敌军并提振士气。这场战斗是淞沪会战中少有的以弱抗强的典型案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