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逾七成孩子有虫牙 家长认知存七误区
五年前的北京,孩子们的笑脸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声的痛牙齿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的统计数据,与五年前相比,平均每个北京孩子的虫牙数量增加了0.7颗。令人震惊的是,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65%,平均每人有3.26颗龋齿,而8岁儿童的龋齿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孩子正在遭受“虫牙”的困扰。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行为习惯的变化。特别是糖的消耗量增加,成为了孩子们牙齿健康的隐形杀手。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并未引起广大家长的足够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牙齿健康存在诸多误区。例如,许多家长认为乳牙不用特别护理,反正会被新牙替换。但实际上,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新生的恒牙可能会过早萌出,导致孩子的牙齿长得东倒西歪,引起畸形。再比如,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含着糖分入睡,这样做会让糖分在牙齿和牙龈周围积聚,与口腔内的细菌混杂在一起,促进细菌繁殖,引发龋齿。
除此之外,婴幼儿时期既是牙齿的发育期,也是牙病的高发期。龋齿、牙颌畸形、牙齿过敏以及乳牙替换异常等都是多发病。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没有长牙的孩子不需要刷牙。事实上,在孩子还没有萌发出第一颗牙时,家长也需要在每次喂养后用软纱布给孩子清洁牙床,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根基”,是长不出健康的牙齿的。
为了孩子们能够拥有健康的牙齿,专家建议避免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使用奶瓶时,家长要扶住奶瓶,使其垂直于面部,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拿,更不要平躺喝奶。从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建立孩子健全的牙齿健康档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可能导致牙不齐;咬下嘴唇可能引起上牙前突,形成“暴牙”;咬上唇则可能导致下颌前突,变成“兜齿”。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与喂养方式、口腔习惯及饮食有很大关系。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口洁净的牙齿,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全国爱牙日”提醒我们,关爱孩子的牙齿健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