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可信首席科学官崔海峰-探索创新合作 加快中
近日,新华社主办的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的博鳌隆重召开。在这个引人瞩目的盛会上,江西济民可信集团的首席科学官崔海峰博士接受了新华网的独家采访。
济民可信集团,自1999年创立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医药领域的佼佼者。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该公司开始了一场创新转型的征程。2018年,济民可信在上海张江设立了新药研发中心,专注于新药及特色仿制药的研制与开发。仅三年多的时间,该公司在研发管线与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谈及研发创新,崔海峰详细介绍了济民可信的研发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近500人的专业团队,具备从项目立项到上市的全流程能力。在研项目涵盖20多项自研1类新药、多个2类改良新药以及具有特色的仿制药产品。济民可信已形成了“1+1+3”的管线布局,即在肾病和部分肿瘤领域,以及呼吸、心脑血管和疼痛等方面均有布局。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公司不仅普及已有疗效的验方,还深研现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以提升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
面对健康领域研发人才缺口不断加大的现状,崔海峰认为,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他强调,一个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及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是吸引这类人才的关键。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公司需要既有领军人物,也要有执行力强的团队成员,注重互补和合作而非简单的人才堆积。
作为曾以中药为主的大健康产业集团,济民可信在创新转型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崔海峰坦言,其中包括经营观念的挑战、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如何应对新品落地等问题。他表示,新药研发创新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如何平衡风险与回报需深入考虑。如何吸引和保留人才需要长期布局。对于新品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到营销的转化,也是加速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
除了研发创新,济民可信也积极寻求创新合作。崔海峰表示,研发中心短期的工作重点是仿制药产品的落地和BD引进项目的技术把关,而中长期则专注于创新药新品及其国际化。公司充分意识到仅靠自身创新不足,对外部创新持开放态度。近期,公司自研的小分子创新药KRAS G12C项目与国际合作伙伴携手,以加速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开发。
济民可信的国际化进程始于一家并购公司的海外销售。随着研发创新的推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显著进展。从国际权益的转让到全球供货合作,公司正在积极。崔海峰表示,公司已有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国际业务团队也在快速成长,希望不久的将来创新产品能实现全球销售,造福世界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