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卫生常识
食品选购与食用安全指南
一、食品选购原则
在选购食品时,我们应首先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并核对食品经营许可证,确保食品来源的合法性。我们要检查食品包装上的标签,确认产品标注了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及QS/SC标识,避免购买无标签或“三无”产品。我们还应注意食品的外观,避免购买包装破损、变形或膨胀的食品,以防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二、食品储存规范
为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在储存食品时应遵循分类存放的原则,将生熟食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根据食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储存方式,如冷藏、冷冻或常温储存,并定期清理过期食品。我们应避免过量采购食品,对于剩菜需彻底加热后冷藏保存,变质食物不可食用。
三、食品加工要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应保持厨房工具的清洁,并定期消毒。生熟厨具应分开使用,避免细菌滋生。食物应彻底煮熟烧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有害微生物。需要注意的是,变质食品中的毒素耐高温,不可通过烹调去除。
四、外出就餐注意事项
当我们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无证摊贩。我们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观察食材是否新鲜、无异味,餐具是否清洁。使用公筷公勺也是良好的用餐习惯。保留就餐发票以便维权。
五、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每餐建议用时20-30分钟,细嚼慢咽,以降低脂肪肝和消化不良的风险。饮用烧开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避免生水。
六、预防食源性疾病
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拒绝食用腐败变质、未煮熟或来源不明的食品。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冷藏食品应及时食用。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催吐并就医,同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高风险食品如剩菜剩饭、生冷食品等需谨慎食用。腌制和膨化食品由于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或盐分、脂肪,长期食用可能增加慢性病风险。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因饮食卫生问题引发的健康风险。关注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