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
红领:中国公务员的代名词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权力的代表,是人们心中的典范,他们被誉为红领。什么是红领呢?简而言之,红领即公务员。在中国,这个群体大约有五千万之众,他们享受着国家的财政供养,担当着国家管理的重任。
回溯历史,自从公务员选拔开始公开考试以来,国家政权的大门逐渐向社会敞开,这个机会被民众形象地称为步入“红领”阶层。在这个社会变革的时代,红领因其稳定的收入、保障的福利以及广阔的提升空间,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在“白领”、“金领”之后,更是备受青睐。
红领一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清朝。那时,官员的帽顶是红色的,因此人们将官员称之为“红顶”。而那些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官员,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如清朝的著名徽商胡雪岩,因功被封为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人称“红顶商人”。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了“白领职工”的概念。白领是指那些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随后,与白领相对的蓝领也应运而生,指的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这两个名词引入中国后,根据职业的不同,又衍生出了“金领”、“灰领”等词汇。从2000年开始,公务员考试成为中国的第一考,竞争日趋激烈,公务员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追捧。人们通常将为国家部门工作的人员称为“红领”。
提及红领,人们会联想到他们的优雅穿着、稳定的收入、讲究生活质量等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一个外表光鲜的白领,其收入可能与装修工、高级技工相差无几,甚至不如后者。“白领”一词似乎变得有些尴尬。而红领则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金融业的日益发达,“金领”也一度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金领阶层收入丰厚、品味高尚,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金领”也变得不再稳定。相比之下,红领则以其稳定的地位和广阔的前景成为许多人的梦想。
普及“红领”这一词汇的华图教育集团财务总监吴正杲表示,“红领”很形象,代表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公务员象征。这个词汇在帮助那些想寻求安稳的年轻一族实现“红领”梦的也赚得了丰厚的利润。吴正杲更希望“红领”在流传过程中能被赋予更多内涵,比如红领们自觉履行公职人员使命,促进机构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如今,在中国大约有5000万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他们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的稳定器。作为红领,他们不仅是一个职业的象征,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