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炒香”预制菜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在全球范围崭露头角,尤其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迅猛。从繁华的都市到静谧的乡村,预制菜的影子随处可见,其年产值保持20%的高增长率,经济效益显著。各地区及中央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率先明确了预制菜的准入条件,颁出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广东将预制菜发展写入省工作报告,积极培育壮大预制菜等新业态;河南则实施一系列食品升级行动,致力于打造预制菜生产基地。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预制菜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预制菜,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标准化流水作业,预加工、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它的出现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这一产业不仅连接田间地头与消费者餐桌,更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预制菜的火热亦彰显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追求。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定量化生产,“中央厨房”精算出营养素含量,支持多样菜谱搭配,适应了个性化营养需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初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参照食品相关标准,存在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等安全风险。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如明确预制菜的概念和涵盖范围、围绕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等。加快预制菜行业质量标准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已成社会共识。
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从“菜园子”到“菜盘子”,预制菜产业向前端延伸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可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必须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综合加工、物流网络、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引导预制菜产业进一步下沉,建设预制菜原料基地,发展多种预制菜产品。
为了让预制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让食客们吃得更香,还要让农民们尝到甜头。通过龙头企业、加工产业园与农户建立合作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更多更好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预制菜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和市场的日益扩大,预制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