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这样回答历史之问
一、政策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出访非洲,他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彰显了中非之间始终如一的可靠友情和真诚伙伴关系。这一理念,既是对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友好传统的继承,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就如同坦赞铁路等历史佳话,不仅见证了过去的友谊,也预示着未来的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自创立以来,已经逐步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每三年一次的论坛机制,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两次峰会,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更是将中非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构建了一个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二、行动层面的辉煌成就
中国在非洲的支持举措实为显著,援建了超过1万公里的铁路和近10万公里的公路,长期派遣医疗队支援非洲公共卫生事业。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支持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详细计划。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非始终相互支持。非洲国家多次在中国台湾、涉疆、涉港等问题上为中国发声,而中国则通过债务减免、疫苗援助等方式助力非洲发展。这种相互支持,不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行动上的支持。
三、国际关系模式的革新
中非合作超越了殖民历史的阴影,是一种基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范例,也推动了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非合作不是殖民者与附庸的关系。这种理念,为国际关系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的评价“中国给非洲带来了新生”深刻反映了中非合作的实质和意义。
中非之间的合作与友谊,是对“历史之问”的深刻回答。通过平等互信、务实合作与文明互鉴,中非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霸权逻辑的新型国际关系道路,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双方的发展,也为全球的公平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