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兄弟 亨特兄弟白银期货
亨特兄弟纳尔逊邦克亨特与威廉赫伯特亨特,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白银期货市场的风云人物,他们以其对白银市场的操控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白银星期四”或“亨特兄弟白银操纵案”。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
背景与动机方面,亨特兄弟出身于美国八大富豪家族之一的亨特家族,其父H.L.亨特通过石油业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利比亚油田被国有化和美元贬值危机的冲击下,家族财富遭受重创。在这样的背景下,兄弟俩转向贵金属市场进行投机。由于美国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白银不仅具有货币属性,还在电子、摄影等领域有工业需求,但当时价格却相对较低。
操纵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初期布局阶段(1973-1978年),亨特兄弟通过中东和美国的现货市场低价收购白银,同时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建立多头仓位。1974年墨西哥抛售大量白银导致银价大幅下跌,短暂挫败了亨特兄弟。但他们并未放弃,而是联合沙特王室成立“国际金属投资公司”,通过隐秘账户继续增持白银。到了1979年,他们控制了纽约交易所的存银过半数以及芝加哥交易所的存银七成以上。随着银价从每盎司六美元飙升至历史高点每盎司五十美元以上,他们的财富也随之飙升。然而这一切即将面临终结。在监管干预下,银价迅速崩盘,亨特兄弟因无法追加保证金被迫平仓。最终他们破产并欠债超过十七亿美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这一事件促使期货市场加强监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限制持仓规模和提高保证金比例等。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的历史启示是过度投机和杠杆风险巨大需关注基本面与政策变化。而对于监管者而言则需要及时监测异常交易并调整规则以防范市场操纵。如今(2025年6月7日)COMEX白银期货价格相对稳定为每盎司三十六美元左右与亨特兄弟时期的疯狂波动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更加凸显了当时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深远。亨特兄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家族传奇更是一堂生动的投资风险管理课程和市场监管的警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