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高考在即 这些饮食的“坑”不要踩
随着高考的钟声日益临近,考生及家长们皆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后勤保障,纷纷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上下了不少功夫。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主管营养师边姗姗为我们揭示了高考饮食的六大常见误区,帮助家长们避开这些潜在的陷阱。
家长们不必刻意追求稀有的珍贵食物。许多家长误以为这些食物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营养,助力他们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这种做法有时会导致孩子的肠道不耐受,出现腹泻、腹胀甚至食物过敏的状况。实际上,备考期间的饮食应以孩子喜欢的口味为主,保持稳定,并遵循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的原则,每天变换花样,而不是盲目追求稀有食材。
家长们要避免盲目服用所谓的“健脑”保健品。在许多父母心中,“健脑”对于高考的孩子至关重要,因此许多家长在考前让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饮食,完全可以获得所需的各类营养。“保健品”应当谨慎服用。相比之下,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充足的睡眠,对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更为关键。
在紧张的复习阶段,考生身体的修复和维护至关重要,而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营养素。考生饮食应优先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禽肉、豆类、坚果以及乳制品等。合理搭配每餐食物,确保蛋白质的均衡摄入,这将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减少疲劳感,使考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家长们还需注意避免忽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虽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含有蛋白质和某些营养素,但过量摄入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好处。相反,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全谷物、薯类、蔬菜和水果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状态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因此不应盲目跟随他人的饮食偏好或过分追求特定的“高考食谱”。考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水分的补充。缺水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影响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考生应充足饮水,遵循“少量多次”的饮水原则。
高考期间的饮食安排应因人而异,注重均衡营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分追求某种食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状态。(注:部分内容来源于视频制作实习生杨依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