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服务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显著上升。这些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餐馆和酒店,不仅解决了人员短缺的问题,更降低了感染风险。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也报道了中国的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从医院到街道的消毒工作,再到食品、药品和物资的运送,它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和实用性。这场抗疫战争无疑成为了中国机器人的“练兵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机器人主要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两类机器人都有所发展。工业机器人在防疫物资的生产制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服务机器人则在防疫应急处置和辅助作业方面大放异彩,尤其是消毒和转运机器人。
消毒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中的一种,它们在医院、户外等场所替代人工进行消毒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而转运机器人则通过规划的导航路线,代替医护人员将食物和药品送到病房,减少了直接接触。在防疫物资库房,转运机器人也发挥了高效的群控运输作用。
疫情也促进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在生产防疫用品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凭借其独特优势,有效提升了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效率。
虽然中国机器人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感知能力、人机交互能力等,但在国家的支持下,这些领域都在不断进步。例如,通过各种政策推动机器人研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免费发放“创新券”,以及发布机器人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等。
展望未来,服务机器人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物流和医疗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将逐渐实现智能化,多种专业机器人将解决物联网条件下多品种动态快捷存储、入出库和转运等难题。医疗行业的机器人研发也日新月异,高附加值的医疗机器人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或手术。例如,咽拭子检测机器人的研发迫在眉睫,以缓解医护人员在采样过程中面临的高感染风险。
随着5G、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智能、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它们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甚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机器人的发展虽然面临挑战,但前景却十分光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