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让“吃饼干治糖尿病”成为可能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刘涛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海峰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精湛运用,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细胞。这种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当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后,只要这些小鼠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有效地降低血糖。
这一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如同科幻电影般的情景,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得到了报道。曾经只存在于“糖友”们梦中的愿望,如今正逐步变为现实。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基因密码扩展技术实现细胞治疗。刘涛教授告诉我们,吃下饼干的小鼠只需90分钟就能感受到降糖效果,这与注射胰岛素的起效时间相当。
那么,饼干是如何在“糖友”体内启动胰岛素生产的呢?其实,饼干只是一把启动的钥匙。真正的主角是叶海峰研究员所解释的,经过人为改造的密码子。这些密码子拥有双重身份:当饼干中的特殊人工氨基酸出现时,它们与密码子配对,从而启动胰岛素的翻译过程;而当氨基酸消失时,这些密码子则恢复其原本的“终止子”功能,终止蛋白质翻译,关闭整个流水线。
为了将人工氨基酸准确送达其目的地,研究者们使用了一种类似于“专线快递”的方式。刘涛教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自然界中的转运系统如同各大快递公司,各自负责自己的货物。而现在,为了运送这个非天然的“快递单”,研究者们给它开通了一个“专线快递”。通过一种人工合成酶,将非天然的氨基酸与特定的转运RNA连接起来,像快递员一样将其直送到胰岛素的“生产线”上。
这种“生物正交”技术确保了这个“专线快递”的正规性,即人造反应不会被机体内的其他“元件”所识别或干扰。这意味着胰岛素的整个制造过程不会对其他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未来,利用这项技术,控制血糖或许将变得轻松简单。只需浓度为每升纳摩尔级别的非天然氨基酸,给药后短短一分钟就足以激活系统,释放胰岛素。动物试验表明,改造过的工程细胞在植入小鼠皮下后,通过喂食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饼干,可以在一个月内稳定有效地降低小鼠血糖。并且,服用一个月有效剂量的非天然氨基酸后,小鼠并未出现明显的体重减低或其他生化指标的改变。
浙江大学药学院的顾臻教授在同期刊发的评论中认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创建工程细胞以产生治疗性蛋白质,是解决胰岛素等蛋白质分子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及其不受控释放等挑战的极具吸引力的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或许某一天,我们只需每天饭前服用一粒非天然氨基酸药物,或食用含有非天然氨基酸成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就可以轻松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