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超越成绩的重要性
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分数并不能代表知识,更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深刻而贴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拥有多元潜能的个体,成绩无法全面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成长状况。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一切。
有些孩子虽然学业成绩出色,但性格孤僻、缺乏社交技能、自理能力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相反,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深受师生喜爱,他们的成长道路反而更加顺畅,特别是在社会中更能适应并享受生活。
我们往往因为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这种忽视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例如,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王红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服毒自杀。这样的例子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孩子会因为成绩不好而选择走上绝路呢?主要是因为我们过于看重他们的成绩,并对此做出过激的反应,使他们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了自杀。著名的林格老师也指出过,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们自身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往往被我们忽视。他们能感受到周围所有人的不满和失望,这种压力甚至让成年人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孩子。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孩子的成绩。当我们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时,我们的情绪会随分数的高低而波动,而这种情绪又会传递给孩子。当孩子成绩不佳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悲观、不知所措,甚至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来逃避指责。
有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她的母亲非常注重她的考试成绩。当女孩成绩不好时,母亲会沮丧并冷落她;而当她取得好成绩时,母亲又过于热情。这种情绪化的态度让孩子感到困惑,她甚至想询问母亲:“你是爱我,还是爱我的分数呢?”当我们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时,我们的情绪会随之起伏,而这种情绪又会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增加他们的压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成绩好的人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许多“顶级人才”在小时候成绩并不突出。例如爱迪生小时候曾被视作低能儿,但后来却成为著名发明家。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培养而非仅仅关注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空间而性格则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是悲剧还是喜剧。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全面关注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找到他们成绩不佳的原因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无论是因为基础知识薄弱还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其他因素我们都应该耐心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成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就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