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云端”分享控制和消除热带病新策略、新技术
中新网上海报道,6月18日,一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联合主办的“澜湄区域热带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在云端拉开帷幕。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吸引了近3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热带病防治青年业务骨干参加。
培训班的主题围绕热带病控制和消除的挑战、新策略与新技术展开,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分享经验。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的夏尚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本土疟疾消除阶段所实施的“1-3-7”监测响应工作规范和监测预警系统,他表示,全健康理念为现阶段的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建立“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动物与环境”三个模型分析研究中缅边境疟疾传播情况,可以为中国输入性疟疾防治和全球疟疾消除提供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被忽视热带病控制司技术官员郭家钢博士和瑞士热带病与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JürgUtzinger也参与了培训班的授课。郭家钢博士以湄公河血吸虫病防控为案例,生动细致地讲解了热带病防治现状与挑战。他强调,疾病防治需要应用全健康的思维,从人类、动物和环境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综合的防治措施以阻止热带病的传播与反弹。
培训班还涵盖了全球全健康指数(GOHI)的研究成果分享。这一指数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的研究团队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发的系统评价全球全健康发展绩效的分析工具。该指数的开发将有助于促进对全健康方法的要素和功能的理解,并将推动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全健康理念改进决策实践。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周红宁教授分享了登革热的跨境传播与国际联合防控的经验。他强调未来登革热的防控需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合作平台的建设,提升专业团队规模和防控机制。
在培训班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建蓉表示,希望通过依托“热带病防治澜湄联合实验室”,以全健康为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热带病的诊断、防控和监测技术的联合攻关,培养高水平人才,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卫生合作提供支持,共同保障东南亚公共卫生安全。
这次培训班不仅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全球热带病防治青年业务骨干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培训班的和交流,相信未来全球热带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