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吃成药 竟缺铁性贫血
标题:关节痛乱服成药,妇人竟患缺铁性贫血揭示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名67岁的妇人,因长期遭受关节疼痛的困扰,自行到药房购买止痛药服用。她并未料到,这一举动竟为她带来了一场意外的健康危机。一年多来,她反复出现贫血症状,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发现末端小肠段有疑似出血点。经过切片检查,结果虽为良性病灶,但却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因长期自行服用的止痛药,导致回肠端多处溃疡,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在医生的卫生教育指导下,病人了解到成药并非可以随意服用的。这种错误的自行诊断与用药方式,不仅无法根治病痛,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经过点滴输液补充后,病人的血红素已慢慢恢复,并未再因贫血而住院。医师提醒,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疗意见,切勿自行购买成药。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黄庭章表示,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虽然能缓解一些病症的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道溃疡,甚至引发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药物不仅会对胃及十二指肠造成损伤,也可能引发小肠和大肠的溃疡。
据日本一项研究显示,高达50%的病人在小肠会发生黏膜病变,多数表现为多发性糜烂或环状溃疡。对于因药物引起的小肠溃疡,治疗方法主要是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并补充营养,促进小肠黏膜的再生和复原。
诊断小肠疾病一直是个挑战,因为小肠长度平均约6公尺,在腹腔内呈游离状态。过去,医生主要依赖电脑断层、核磁共振、小肠摄影、核子医学或血管摄影等辅助诊断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胶囊内视镜和小肠镜的问世,使得肠胃科医生能够一窥小肠的全貌。
双气囊小肠镜的发明,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福音。这种内视镜长度达200公分,配备特殊的外套管和气囊。通过两个气囊的充气和抽气交替,可以推进和缩短内视镜,实现全小肠的检查。医生可以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从口侧或肛侧进行检查,为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的滥用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后果。当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寻求专业医疗意见,切勿自行购买和服用成药。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代医疗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仍需警惕并正确应对。
(由网友『懵柠未迟』授权提供本站发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