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筛查,谁是第一选择?
肺癌筛查的征途:寻求理想方法的挑战与希望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肺癌这一常见且恶性度高的疾病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早期筛查方法,以期望在疾病早期就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究竟哪种方法能成为肺癌筛查的首选,这一问题在医学界引发了持久的争议。
疾病早诊早治的价值早已深入人心,对人群进行疾病筛查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但对于肺癌筛查来说,除了需要精确发现患者外,还需要满足创伤小、操作简单、误诊漏诊率低且价格低廉等苛刻条件。人们的强烈愿望和这些要求推动着医学工作者们不断新的筛查手段。在不断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筛检技术都在发展进步,离人们的期待越来越近。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16%。早期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Ⅰ期肺癌,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筛查实现肺癌早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的努力方向。
肺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明确。吸烟和年龄都与肺癌患病率紧密相关。在肺癌筛查的研究中,通常以45岁以上、吸烟或曾吸烟的男性为主要对象。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肺癌的诊断手段经历了胸部X线、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到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等介入诊断,再到低剂量螺旋CT(LLSCT)的发展历程。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等先进技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要将这些技术用于筛查,还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经济因素。
作为肺癌常规筛查的要求,需要在出现症状之前查出癌症,检查过程不能有明显的创伤和副作用,随访过程中干预治疗能降低癌症死亡率,并且实施方便、费用合理。目前常用的肺癌筛查手段如支气管镜检查并不适合用于大规模筛查。荧光纤支镜虽然对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同样不适于肺癌筛查。目前实际开展的肺癌筛查主要是胸部放射学检查。
尽管早在1960年就有大样本的肺癌筛查研究开始,但常规X线胸片的效果令人失望。多项研究未能证明X线胸片筛查能降低肺癌死亡率。通常认为没有必要将每半年一次的X线筛查列入肺癌综合控制计划内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医学工作者们仍在不断努力新的肺癌筛查手段。他们深知,只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满足苛刻的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这场征途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有希望,就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