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应把握好时间
跨越更年期,别让焦虑成常态
一项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仅1%~2%的人会寻求医疗手段干预更年期综合征。很多人认为绝经和卵巢功能减退是自然的生理过程,“扛一扛”就过去了。忽视这一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更年期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心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心脏病、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等。
情绪波动,如焦虑和爱发脾气,是最为人们熟知的症状,但很多人对此并不够重视。实际上,更年期的早期症状还包括失眠、爱出汗、易疲劳、心悸、潮热、肌肉关节疼痛、耳鸣和皮肤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还可能带来阴道干燥、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
要理解更年期问题,需要从更年期的根源入手。这里的“更”意味着变化,“年”则代表一个时代。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生理变化,根源在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40岁以后,卵巢的储备能力急剧下降,到了50岁,大多数女性的卵巢内基本已无卵可用。卵巢不仅负责生育功能,还分泌雌激素。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的分泌也告急。更年期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雌激素的缺乏。为此,激素补充治疗成为解决更年期问题的关键。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除了绝经带来的问题外,还有其他衰老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激素补充治疗、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及针对骨质疏松等其他相关问题的治疗。这个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伴随疾病和更年期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到绝经后1年的阶段,通常出现在45至55岁,持续3至5年。在这个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紊乱。月经失调是围绝经期的标志性症状,同时可能出现潮热多汗、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等其他症状。这个阶段的激素补充治疗尤为重要。雌激素的下降会导致骨量快速丢失,引发骨质疏松。在围绝经期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保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早期补充雌激素还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的风险。但如果错过了这个“窗口”,即使雌激素仍然能改善血脂状态,也无法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的风险。对于围绝经期的症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合理的治疗。
“扛”不过去的更年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科学治疗。从生活方式调整到激素补充治疗,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方案来应对这一生理变化。把握“时间窗”,在围绝经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治疗,是预防未来健康隐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