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不打击权健 (2)
权健事件剖析:多重因素下的监管挑战与后续影响
一、直销与传销的法律模糊性
权健公司通过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作为合法掩护,实际操作却涉及多层次返利、团队计酬等模糊直销与传销界限的手段。在现行直销管理条例下,合法的直销应基于单层次销售,而传销特征可能被巧妙地包装成复杂的“经销商网络”。这种法律界定的模糊性使得权健公司在监管层面能够巧妙规避责任,也使得监管机构在对其进行违法行为定性时面临挑战。
二、地方经济利益与保护主义
作为天津本地企业的权健,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地方财政和就业有着显著贡献。权健通过投资足球俱乐部等方式,不仅塑造了城市名片,也带动了地方税收和就业。在地方经济利益和保护主义的考量下,监管部门在处理权健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妥协。例如,权健事件爆发前,地方监管部门对投诉的处理滞后,就反映出地方监管的某种倾向性。
三、行业治理与执法挑战
中国保健品行业长期存在虚假宣传、传销渗透等行业乱象。权健作为行业缩影,暴露出系统性监管漏洞。由于其复杂的资金流转和会员体系,传销案件的执法难度较高,需要长期收集证据链。执法资源在应对此类问题时存在不足,跨部门协作也显得捉襟见肘。这导致权健在多次涉案后,未被彻底清查。
四、事件处理与后续影响
权健事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舆论压力与行政干预的重要性。在“丁香医生”曝光后,舆论的压力促使天津市启动联合调查,并最终以涉嫌传销犯罪和虚假广告罪立案。这一事件引发了行业整改与政策调整的思考,促使天津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行动。这也引发了关于直销行业分级分类监管的讨论,显示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型需求。
权健公司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法律界定的模糊性、地方保护主义、行业痼疾以及监管的滞后等。而其最终被查处则体现了舆论监督与行政干预在突破系统性阻力中的关键作用。在后续的行业治理中,需要更加明确法律法规、加强跨部门协作、提高执法效率,并注重舆论引导和行政干预的作用,以实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