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或现极端寒潮
寒冬将至:北极涡旋与拉尼娜现象背后的气候博弈
一、北极涡旋的活跃与冷空气的动向
随着冬季的深入,北极涡旋的活跃分裂带来了强烈的寒意。当这股极寒空气南下,往往引发大范围的强寒潮,部分地区甚至面临暴雪和极端低温的侵袭。回想起2024年11月的寒潮,超过30个省份降温,局部暴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级。
不仅如此,寒潮还伴随着南支槽输送的水汽,带来雨雪冰冻天气,使得寒冷的感觉更加剧烈。在广东等地,这种湿冷效应使得降温幅度超过10℃。
二、拉尼娜现象:气候背后的隐形力量
拉尼娜现象,这个看似复杂的气候术语,实际上在冬季气温偏低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历史数据显示,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中,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如果拉尼娜现象接棒厄尔尼诺,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寒潮的活动。尽管全球气温因变暖而上升,但气候系统的波动性却在增大,极端冷暖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可能增强。
三、历史案例剖析与专家观点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极端寒潮的踪迹。例如,在2023年12月的寒潮橙色预警期间,河南、山东等地遭受了暴雪袭击,局部降温幅度超过了20℃。而在2025年3月,南方强对流天气与北方的降温同时出现,展现了冷暖空气的激烈交汇。
气候学者指出,要准确预测极端寒潮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高空气流异常、极地冷源强度等多个因素。目前,虽然无法断言极端寒潮的必然发生,但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四、防御建议: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面对可能的极端寒潮,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关注气象预警,跟踪寒潮、暴雪、大风等预警信息,并储备足够的防寒物资。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南方地区要特别警惕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北方则需警惕暴雪导致的交通中断和设施损毁。在极端低温期间,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冻伤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雨雪天气出行时,也要注意防滑防摔。
今冬的极端寒潮与北极系统活动、气候背景密切相关。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需要基于历史规律和气象动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让这个冬天过得更加安全、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