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重庆调整防控
三大城市防控措施调整综述
一、北京市防控新动向
1. 查验政策的调整:自2022年12月7日起,北京市对进返人员展现出更为宽松的政策,不再要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的查验,抵京后的“三天三检”要求也被取消。
2. 重点场所的核酸要求:虽然总体政策放宽,但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住院部、餐饮堂食等特定场所,仍然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3. 高风险区的精准管理:高风险区的划定更为精准,按照楼栋、单元划分,并实行“快封快解”原则,隔离人员在第五天核酸检测阴性后便可解封。
二、上海市防控措施的新变化
1. 来沪返沪政策的优化:上海取消了抵沪前的信息填报和抵沪后的“落地检”“三天三检”要求,不满5天的抵沪人员也不再受限进入公共场所。
2. 健康码赋码规则的调整:对于未进行“三天三检”的来沪返沪人员,上海不再对其“随申码”赋予黄码,这一举措进一步方便了人员流动。
3. 高风险区的分类管理:上海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采取了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可选择居家隔离,密接者亦可自愿选择居家或集中隔离。
三、重庆市防控策略调整
1. 重点地区来渝政策的优化:针对如上海、深圳等重点地区来渝人员,重庆实施分类管理,如高风险区人员需“7天居家隔离”。
2. “新十条”要求的落实:随着2022年12月国家政策的调整,重庆取消了临时封控措施,转为更为灵活的防控策略,如高风险岗位人员按需检测,其他人员则实行愿检尽检。
政策背景与特点
上述调整都是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十条”指导下进行,其核心是精准防控和减少社会面限制。北京、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其防控措施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随后其他城市也陆续跟进。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涵盖了2022年6月至12月的政策动态,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这些调整旨在平衡防控疫情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需求,展现了一个更为灵活、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向。通过取消一些限制措施,可以更好地恢复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仍然保持对疫情的有效监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