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方言杂谈:解读“二货”与宝应方言中的“二”字
宝应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方言和俗语,其中,“二”字的使用尤为广泛。本人王荣华,因在家排行老二,一生与“二”字结缘,深感其韵味独特,同时也发现,在宝应方言中,“二”字往往带有贬义色彩。
在宝应,排行老二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被家人称作“二哥”,觉得理所但对外被人叫“二哥”,却总担心被人误解为呆傻土气。中年时,更希望被尊称为“二大大”,而不愿被叫做“二大爷”,因为“二大爷”在当地的口头禅中,往往带有轻视的意味。女同志们亦然,不愿意自己的称呼与“二”字挂钩,如被称作“二姑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歇后语中的“二姑娘打肉倒贴”。
其实,“二”字的贬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的称呼上,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质量一般的商品被称作“二八货”,多个不利因素集中到一起则称为“二五一凑”。甚至表示否定、不满情绪的程度非常大时,会说“二年半”“二里沟”“二沟西”,这些词汇非宝应人难以理解和领会。
那么,“二”字为何会有这样的贬义色彩呢?其实,“二”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数词,表示“一加一”的意思。但随着人们语言表达的丰富,“二”逐渐增加了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与表示首位、圆满、完整、专一等的“一”相对,“二”逐渐演绎出次要、另样、劣等、异心等贬义色彩词语。
公正地说,这些含“二”字的贬义词语与含“一”字褒义词语的相对存在和交叉使用,反而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变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就像宝应的方言,虽然其中充满幽默和搞笑元素,但我们依然深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语言。每一个词汇背后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字亦如此。尽管它在某些情境下带有贬义,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被如何称呼,无论方言中如何定义“二”,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尊重他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真正的交流在于心与心的碰撞。让我们在理解和接受不同语言的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
注:改编自宝应生活网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宝应方言中“二”字的独特之处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同时提及了宝应话的方言短片,展现了宝应方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