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录

健康管理 2025-05-08 07:57健康生活www.xingbingw.cn

一、名录概览

这份名录,由日本“中国人殉难者名录共同编制执行委员会”于1964年精心编制,它详尽记录了1943至1945年间被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信息,涵盖了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作业场所等细节,共涉及34282人。这份名录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笔触间透露出历史的残酷与沉重。例如,高邑籍的劳工有88人、南关籍的有6人,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有部分劳工如王玉太、史小彦未在名录中找到,或许存在登记疏漏,或许他们使用了曾用名。

二、劳工背景与遭遇

在战争的阴影下,1943年后的中国劳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他们被日本通过“猎兔”行动等手段强制征用,无论是战俘还是平民,甚至是未成年的孩子,都被残酷地带到日本。抵达日本后,他们被迫在矿山、码头等地进行超负荷的劳动,遭受非人的待遇。这不仅是一部血腥的历史,更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挣扎的史诗。其中,大量劳工在赴日途中或因恶劣的劳动环境而丧生。而那些幸存者,有的因冻伤而终身残疾(如同纪录片中展示的残腿劳工),也有的因无法忍受压迫而奋起反抗,如1945年的“花冈事件”。

三、名录的公开及其意义

这份名录不仅是一份简单的历史记录,更是承载了深深的纪念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2013年首次公开了部分资料,并于2014年在官网上开放全本查询,供劳工亲属及公众查阅。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受害者的一种纪念方式。这份名录也为劳工后裔维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证据。例如,山东受害劳工联谊会等组织长期通过诉讼要求日本道歉赔偿,相关诉讼案例已被收录进《索赔:亲历中国“慰安妇”及被强掳赴日劳工诉讼》等著作中。

四、现存问题与研究价值

尽管这份名录已经相当完整,但历史总是复杂而多变的,其中仍可能存在遗漏与误差。有些劳工的登记信息不全或使用别名,使得他们的身份难以追溯。这就需要结合地方志、口述史等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补充。这份档案不仅是我们民族的苦难记忆,更是中日学界和公众反思战争责任的基础。它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让我们警醒未来。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