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北季风的呼啸而至,天气逐渐转冷,门诊中眩晕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了大约三成。为此,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向我们揭示了眩晕背后的真相。
眩晕,这个令人头晕目眩的症状,其实只是某种潜在疾病的表象,并非独立的疾病。中医师吴明珠女士强调,秋冬换季时,气温的降低和早晚的温差变化,使得一些人更容易出现头晕的症状。而这轻微的头晕,往往可能是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这些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年轻族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眩晕与肝、脾、肾三脏的阴阳气血失衡有关,常常伴随着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失血过多和劳倦过度等因素。传统中医有诸多关于眩晕的理论,比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
进入深秋后,寒冷可能会引发血管的痉挛,从而诱发心绞痛或脑梗塞。虽然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但年轻族群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这使得眩晕的防范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反复发作的眩晕,吴明珠中医师推荐了一种传统的中药膳食疗法去痰抗眩粥。这款粥以天麻、半夏、茯苓、陈皮等多种中药材煎取浓汁,与粳米煮粥,再加入白菊花沏的茶,既美味又养生。她提醒大家,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及饮食的清淡都是预防眩晕的重要措施。
吴明珠中医师强调,预防眩晕发病,要增强人体的正气。保持规律的作息与充足的睡眠,平时适度的养生运动以及保持心情舒畅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饮食方面,她提倡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并戒除烟酒。对于已经出现眩晕症状的人来说,秋冬进补应以清补为主。症状较轻的人可以通过食用梨、蜂蜜、芝麻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来缓解。如果症状较重,就需要寻求中药调理了。
眩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种潜在疾病的表象。除了对症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药膳食疗以及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和缓解眩晕症状。吴明珠中医师的去痰抗眩粥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让我们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健康,远离眩晕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