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场所,每个少年少女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尤其是怀春与钟情之花,更是结出了爱情的美好果实。大学,作为青春汇聚的海洋,自然而然成为爱情萌发和生长的沃土。
我的大学生涯中,见证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亲身经历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对于大学里的爱情,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当时,大学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生成为了稀缺资源。那时的校园,女生如同那“葱花”一般珍贵。在我们那个年代,走进大学的女生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对于爱情的定义,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爱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是卿卿我我的甜蜜;也有人说,爱情是秉烛共读的陪伴,是相互促进的成长。而在大学里,爱情更是充满了未知和可能。它可能是轰轰烈烈的热情,也可能是平平淡淡的相守。
在我那位体育系的老乡看来,大学里的爱情应该是一份“105”式的承诺。在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普遍不高,但他希望找到一个能与他共度未来的人生伴侣。而学艺术的同学则更加实际,他们的择偶标准通常更加明确,比如家庭背景、个人条件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被纳入了别人的择偶范围。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提到,因为女生资源稀缺,导致女生们都有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我认为感情是不求最好,只求合适的。两情相悦才能擦出爱情的火花。尽管外界的眼光和看法很重要,但真正的爱情是无关他人看法的。
在大学时期,我曾觉得自己并不受女生们的欢迎。我有时爱开玩笑,学习不够刻苦,甚至有些言辞尖锐。但这并不妨碍我向往甜蜜浪漫的爱情。我没有对本系女生展开追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毕业后,有女生告诉我,其实不少女生对我有好感,只是认为我架子太大,对女生们不够热情。这让我大呼冤枉,因为我从未意识到这样的误解存在。
从择偶的角度来看,大学里的女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因为年龄性格等原因可以排除的就不多说了。第二种是让人望而却步型的。比如有的女生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过于极端,让男生们敬而远之。还有的自视甚高型的女生,也让那些不够自信或者胆子不大的男生们望而却步。
暑假开学后,一位男同学愤愤不平地向我倾诉了他的经历。他声称是和一位女生一起乘火车回校的,在火车上,那女生却私下里发表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言论。她不屑地表示,他们系的男生各方面都显得平庸,无论是家庭背景、外貌还是才华,都无法吸引她。她的话语中似乎透露出一种显失公允的偏见,让这位男同学感到十分不满。他无奈地说:“我看八成是因为没人追她,她的心理有些变态了。”
在我们系里,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女生。第一种就是那女生的类型,她们似乎过于看重物质和家庭条件,对身边的男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对于这种类型的女生,许多男生可能会选择敬而远之,不愿自讨没趣。
第二种女生则是不食人间烟火型。她们过于沉浸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整天言必称大文豪,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脱节。有位同学曾向我抱怨,他与这样的文学女生在一起时,她只顾着朗诵诗歌,完全忽视了他需要照顾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类型的女生,男生们或许只能欣赏或仰视,却难以产生更深的情感。
对于第三种和第四种女生,我则选择了保持一定距离。我不是因为自卑或心虚而不敢招惹她们,而是因为一旦她们情绪激动或发脾气让我下不了台,我会觉得太没面子。我保持的距离更多的是出于自我保护。
在我读大学的时期,恋爱是明文禁止的行为之一。系里的管理者和辅导员们不断警告那些试图越界的学生。这并不能阻止那些春心萌动的小伙姑娘们制造一些“巧合”来接近彼此。从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始,就有男女同学偷偷开始交往。他们会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角落等地方制造偶遇的机会。到了后来,他们的交流逐渐深入,开始尝试在夜晚的庄稼地或郊外的河边树林散步、谈心。尽管他们觉得自己的行动非常隐蔽,但旁观者其实对他们的那点小伎俩心知肚明。
在我们学校,艺术系和外语系的女生总是花枝招展、自信满满。她们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走在校园里,像骄傲的白天鹅一样。一般系部的男生,她们往往不会放在眼里。她们谈恋爱时毫不顾忌,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卿卿我我、亲亲热热。
相比之下,其他系部的学生则更加胆小低调,对学校的恋爱禁止令心存忌惮。他们谈恋爱好比搞地下工作一样神秘。艺术系和外语系的女生因为比较摩登显眼,吸引了一些男生的目光。有些男生会想尽办法接近她们,比如假装借乐谱向艺术系女生示好或者在归还时夹带情书。有时这些行动可能会因为女生的不配合或宣扬而让男生颜面扫地。
大学时期的爱情充满了曲折和挑战。我们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时可能会错过或被错过。对于那些凡夫俗子来说,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奢侈品,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努力追求。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情感,还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旁观者眼中,那位女生的外貌或许并不出众,甚至有人给她起了像“背影”、“二百米”这样的绰号,暗示人们只能看她的背影或在远处欣赏。这些绰号恰恰反映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令人不禁思考背后的含义。究竟为何男生会钟情于她呢?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还是艺术系女生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他?我们无从得知。尽管两人曾有过一段热烈的感情,但最终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
浪漫是大学生活中恋爱男女们向往的元素。虚幻的浪漫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往往显得脆弱不堪。比如我们系的一位男生与艺术系女生的爱情故事,他们曾如胶似漆,但现实的距离却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女生要求男生放弃一切去追随她,但这对男生来说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的压力下渐渐崩溃。
另外一位同学在外出旅行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知音,他们谈文学、谈人生,一见钟情。为了爱情,这位同学不惜千里迢迢奔赴他乡,成为上门女婿。由于相处时间短暂,双方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了解不足,曾经的浪漫在现实生活的琐碎中消磨殆尽。最终,他们的婚姻走向终结。
大学时期的爱情,似乎总是伴随着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同学们为了追求浪漫而忽略现实的考虑,导致婚姻之路并不顺畅。据统计,在我们年级中,除了入学前已婚的同学外,其余在大学期间开始恋爱的人中,后来出现婚变的竟达20余人次。这个比例令人震惊。大学时期的爱情并非都是美好的一面。
如果大学时期的男女们能够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以找对象过日子为目标去谈恋爱,婚姻可能会更加稳定长寿。比如我们年级有一对来自农村的男女同学,他们条件相当,对于未来的分配去向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偏僻但工作机会多的地方,最终结婚生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们的婚姻生活至今和和美美。
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见证了爱情的起伏波折。或许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爱情,少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多一些现实的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爱情的真谛,让爱情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壹点号谷荻在此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愿每一段大学时期的爱情都能经受住现实的考验,走向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