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添一处世界遗产
北京中轴线:古都的脉搏与文明的印记
在举世瞩目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6日至27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历经风雨的城市轴线,以其长达7.8公里的壮丽身姿,见证了古都的繁荣与辉煌。这条中轴线北起古老的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贯穿城市南北,宛如巨龙蜿蜒其身。在这之上,分布着包括天坛、故宫等在内的15处遗产构成要素。每一处都承载着中国传统都城的“择中”理念,体现了《考工记》营城范式的精髓。作为中华文明“中”“和”哲学的物质载体,它的遗产价值举世公认。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第59项。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不仅是对古都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持续努力与坚定决心。
与此巴丹吉林沙漠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之地也在同届大会上大放异彩。作为自然遗产入选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独特的高大沙山与丘间湖泊系统成为全球沙漠地貌研究的典型代表。这片沙漠地貌的壮观与神秘,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者和科研者前来。此次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更是为这片沙漠赋予了全新的荣誉与使命。人们将更加注重对这片沙漠的保护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更多关于地球自然环境的启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继第一期成功入选后,此次对栖息地进行扩展,新增上海崇明东滩等五处提名地。这一区域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关键枢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成果,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不仅关乎鸟类生存的环境,更是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对这一区域的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我国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持续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全人类贡献更多宝贵的自然与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