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岁岁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生活百科 2025-08-21 21:29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在革命生涯中的一首壮丽诗篇,创作于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值重阳节之际。这首词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融入革命元素,生动描绘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及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读这首词的深刻内涵。

词中的核心意境体现在“战地黄花”这一独特意象上。黄花,即菊花,在重阳节时分盛开,象征着革命者的顽强生命力。毛泽东巧妙地以战地菊花为载体,点明了重阳节的传统赏菊习俗,同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菊花依然傲然绽放,象征着革命事业的顽强与坚韧。“分外香”三字更是将自然花香升华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象征,体现了战场因革命者的胜利而焕发出的独特美感。

词中运用了时空对照的艺术手法。“岁岁重阳”与“今又重阳”形成鲜明的时间对比,突出了1929年这个特定历史节点的特殊性。黄花作为连接传统节日与革命战争的纽带,实现了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诞生于毛泽东身患疟疾、红四军领导权受到挑战的特殊历史时期。闽西根据地正面临外部围剿和内部整顿的双重压力。毛泽东却将个人病痛和政治失意转化为“胜似春光”的革命豪情,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从文学价值角度看,这首词具有创新性和哲学思考的价值。它打破了传统重阳诗词的悲秋基调,开创了“战地重阳”的新意境。词中的壮阔画面如“寥廓江天万里霜”,超越了古典诗词的时空局限。词中“人生易老天难老”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凸显了革命事业的崇高性。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诗词的杰作之一,也是现代诗词的代表作。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生动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手法,成为了重阳节现代诗词的翘楚。该作品现存多个版本的手迹,“战地”二字在不同版本中曾有异文,但最终定本依然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武装斗争的时代特征。它也成为了2013年国务院“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荐篇目,为后人传颂不衰。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