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课文笔记
一、作者与背景介绍
端木蕻良,这位出生于辽宁昌图的满族作家,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东北画卷。他的创作生涯中的“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他通过文章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同时燃烧着收复家园的坚定决心。
二、重点字词与积累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易错读音的字词: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我们还要理解一些关键词汇的含义,如挚痛、泛滥和默契。这些词汇在文章中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用法。
三、课文结构与内容剖析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直抒对关东原野的热爱,作者通过列举白桦林、马群、高粱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展现那片土地的富饶和生机。第二部分则回忆故乡四季的画面,每一帧都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结尾处,作者发出战斗的决心和誓言,表达了他对家乡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望。
写作上,作者运用了呼告、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抒情力度。通过密集的东北物象的铺陈,如煤块、山雕、车铃等,唤起了读者对东北的共鸣。
四、关键问题详解
1. 标题含义:标题“土地的誓言”,实际上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坚定承诺,表达了他回归故土的决心。
2. 情感基调:全文以“炽痛的热爱”为情感主线,交织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悲愤与期望并存。
3. “泛滥”一词的效果:这里运用了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情感如洪水般不可遏制,强烈而奔放。
五、学习目标明确
1.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并学会正确的朗读技巧。
2. 分析呼告、排比等手法的运用,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 深入理解作者对故土的深情厚意,以及在时代背景下的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可以进一步参考教学视频或课件,以获得更详细的段落分析和练习题的答案。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被端木蕻良的深情所打动,共同感受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