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生活百科 2025-05-08 03:45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一、定义与法律依据概述

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概念,主要是指行为人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却拒不支付,涉及数额较大,并且在经过有关部门责令后仍不支付的行为。在法律依据上,根据《刑法》第276条之一的规定,对此类行为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犯罪构成要件详解

该罪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备逃避或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明确意图。

客观行为:包括转移财产、逃匿、销毁账目等行为,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却故意不支付。

数额要求:例如拖欠1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报酬,金额达到5千至2万元;或者拖欠10名以上劳动者的报酬,累计达到3万至10万元。

前置程序:必须经有关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支付,但行为人仍不履行。

三 犯罪的量刑标准

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般的量刑标准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单独或附加处罚金。若情节严重或引发严重后果,刑期可能延长至3-7年。若单位犯罪,不仅单位会被判处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也会根据个人犯罪进行量刑。如果在提起公诉前全额支付劳动者的报酬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四 典型案例展示

1. 甘肃董某案:董某拖欠三个建筑工地500余万元的工资,经过两年的侦查后,最终全额支付并移送起诉。

2. 胡某逃匿案:胡某作为酒店经营者,逃匿并拖欠73万元工资,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并责令支付欠款。

五 司法解释与适用要点

劳动报酬的范围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对于转移财产的认定,包括隐匿资产、恶意清偿债务、虚假破产等行为都被视为逃避支付的手段。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通过刑罚手段强化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实际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手段、欠薪规模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定。文章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畅性和吸引力的改进,以更生动、丰富的文体呈现给读者。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