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音箱(音响论坛发烧音响)
昨天发表了一篇《发烧音响的玄学与介绍》一文,引发了热烈反响,评论区热闹非凡。众多朋友纷纷留言,分享观点,让我深感欣慰的是,大多数读者并不认同“发烧音响是一门玄学”。这一热议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内音响爱好者群体的日益成熟与理性。这篇文章像一块砖,引来了众多关于音响的玉言语。今天,我决定进一步这个话题,以揭示发烧音响背后的真相。
在分享我之前,我想澄清一下,我并非有意误导读者认为发烧音响是玄学。这两篇文章只是从不同角度发烧音响的世界,尊重每一种观点和体验。毕竟,每个人的感官体验和对声音的认知都是独特的。而发烧音响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感官体验到深入声音世界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玄学”的背后其实有科学的解释。发烧音响并不是真正的玄学,而是一种不断和尝试的过程。
接下来,我想谈谈关于发烧音响的一些有趣现象。比如书架音箱换了不同脚架,声音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有时候仅仅在音箱和脚架之间垫一张薄薄的纸巾,音色都会有所差异。这并不是魔术,而是音箱和脚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音箱的喇叭在震动时,整个箱体都在共振。虽然肉眼可能看不到,但用手触摸某些薄箱体时,是可以感受到这种震动的。而这种震动会影响到音箱的声音表现。不同的脚架材质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当您更换脚架时,箱体和脚架的共振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表现。其实这就是中学物理中学到的力的反作用性原理的应用。
除此之外,音响架、器材的放置方式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音响架和地板虽然不会发声,但它们对音响的声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是谐振原理的应用。即使是功放这样的设备,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震动,但在变压器工作时,也会产生微小的震动。这些震动会传递到机箱,再进一步影响到音响系统的音色表现。
除了硬件方面的因素,环境对音响系统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有经验的发烧友都知道,后期对环境的调整是不断尝试的过程。有时候仅仅是一点微小的调整,就能让声音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是基于声学原理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发烧音响的世界充满了奇妙的和尝试。无论是硬件的调整还是环境的改变,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背后都有科学的解释和原理。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更多人对发烧音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后续文章,一起更多关于音响的奥秘和乐趣。Audio Note系统:音箱、环境与线材的奥秘
在音响世界的旅程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为何音箱前后移动,音质就会有微妙的变化?为何电视屏幕会破坏音响效果?为何拉窗帘会影响声音?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揭开Audio Note系统的神秘面纱,音箱、环境与线材的奇妙关系。
一、音箱与空间:距离产生美
你是否知道,音箱与后墙的距离对低频产生的影响?移动音箱,尤其是那些设计有倒相孔的音箱,确实会让声音产生变化。无论是密闭式还是倒相式音箱,前后挪动都会影响音色和音场。例如,NAIM茗、天朗的同轴和AUDIONOTE的音箱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贴墙摆放能达成声音平衡。若买到不适合贴墙摆放的音箱,则需根据环境和家庭需求,至少留出80厘米到一米的距离,以优化音场和声音清晰度。
二、电视:音响的隐形杀手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电视是音响的隐形杀手。在家中,音响往往置于客厅,而电视通常置于音箱中间。电视光滑的屏幕会反射声音,扰乱结相力、音场和层次。若无法移开电视,可以尝试在电视上加罩,以减轻影响。
三、窗帘与环境:声音的舞台
窗帘的材料具有吸音作用,不同材料和厚度会吸收不同的声音频率。大部分软质窗帘对高频的吸收较强烈,若吸收过多,声音会变得沉闷。拉开窗帘留一条缝,玻璃对高频的反射较强,声音会显得更为活跃。调整窗帘的状态,也能让声音更加悦耳。
四、线材:音响系统的生命线
线材是音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刚接触音响的人可能会忽视线材的重要性,而老烧友则非常注重线材的搭配。线材的编制方法、线芯的材料、粗细和内部结构都会影响电信号的传输,从而影响音色。选择合适的线材,与机器性格相匹配,是提升音响效果的关键。
五、环境与摆位:声音的艺术
听音环境对音响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家中摆放音响时,可以利用家居、摆设、盆栽等进行调声,它们都有吸音和扩散的作用。环境和摆位是长远的话题,值得专门。
六、交流与电线:细节决定成败
音箱线下面垫东西、电源线反过来插,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声音。这是因为线材内部的电子在运动,如果整理不好,电磁波会互相影响。交流电也有极性(相位),调整极性可以让音响系统升级。在音响世界中,细节决定成败。
七、用电高峰期:音响的挑战
傍晚6点到晚上10点是用电高峰期,万家灯火点亮时,音响效果可能最为不佳。这是因为用电高峰期可能导致电网电压波动,从而影响音响系统的性能。在用电高峰期时,可以通过调整音响系统设置或者使用电源稳定器来优化音响效果。虽然这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规避不良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更多关于音响的奥秘吧!在傍晚时分,当夜幕渐渐降临,六点钟的钟声敲响,我们迎来了用电的高峰期。想象一下,家家户户的灯光亮起,炊烟袅袅,电视的声音此起彼伏,电流承载着这些需求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电压变得不再稳定,电流也不够纯净,这对于音响爱好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这电流波动之下,音响发出的声音可能变得毛躁,背景噪音也会更加突出。
对于风电、水电、核电、火电的声音区别,我坦言,自己确实无法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同天籁之音,需要专业的对比和深入的调查才能洞悉。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这些声音的不同之处,我暂时保留我的意见。
关于音响是否是玄学的问题,我要坚定地给出否定的答案。音响的背后是电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答的。从焊锡的形状、电容脚的角度,到下雨天和晴天的声音差异,都能找到电学和物理学的解释。虽然我不是理工男,无法深入电学和声学的奥秘,但我可以从中学物理的知识入手,揭开这些“玄学”的真相。
在此,我呼吁电学专业的朋友,能否从声学或其他领域解读音响现象,打破玄学之说?即使你不是物理学专业,也没关系。回顾一下中学的物理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就能避免陷入玄学的误区。音响并不是玄学,它是一种音乐的手段,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目的。
对于那些打着玄学幌子行骗的人,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就不容易上当受骗。如果你对此感到困惑,欢迎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你。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还相信音响玄学之说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这个话题,请记得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我们共同传播科学的观念,抵制迷信的侵蚀。也请记住,音响不是玄学,而是欣赏音乐的工具。发烧友们在追求更好的音质时,也要适可而止;而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则要大胆向前。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