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日,一则关于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正在研发HIV疫苗的临床试验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新闻宣称,《重磅!强生宣布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志愿者100%产生抗体》,让许多网友产生强烈的期待“艾滋病疫苗即将问世?人类能否因此战胜艾滋病?”很快这则新闻被指出存在误导,引发了一场乌龙。
实际上,这一反映了人们对艾滋病预防性疫苗的迫切期待。自1981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HIV疫苗的研发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强生公司的这次HIV疫苗研究虽然引起了轰动,但其研发过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
在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年会上,强生公司公布的数据实际上是关于其HIV疫苗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些结果虽然鼓舞人心,但仅仅是研究的一小步。专家强调,这些结果仅代表疫苗在诱发免疫应答方面的潜力,大规模的保护效率临床试验还需要进行,以验证该疫苗是否能真正减少HIV感染。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艾滋病诊疗专家蔡卫平指出,强生公司的这项HIV疫苗研究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HIV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已经多次尝试,但均未取得突破。对于“志愿者100%产生抗体”的说法,实际上这一数据来自于临床前试验,即在猴子身上的试验结果。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孙彩军博士从事HIV疫苗研发已逾十年。他对此表示,很多人对HIV疫苗人体试验存在误解。实际上,HIV疫苗本身是安全的,不会让志愿者感染病毒。在实际的临床试验中,通常会选择HIV高危人群进行分组试验,观察注射疫苗组和空白组在人群中的HIV感染几率是否会有明显差异。以强生进行的APPROACH试验为例,他们招募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这些志愿者不会因为接种HIV候选疫苗本身而感染病毒。
尽管强生的试验数据令人鼓舞,但HIV疫苗的研发还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和研究。从动物试验、高等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等阶段,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孙彩军博士强调,未来的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入,以期望最终找到一种有效的HIV疫苗,为人类战胜艾滋病提供有力武器。经过严格的初期试验阶段后,疫苗现已进入关键的二期试验阶段2a临床试验。数百名志愿者参与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目的是验证不同人群注射疫苗后,人体是否能够识别疫苗并产生免疫反应及抗体。强生的HIV疫苗已经成功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试验任务。接下来的阶段2b临床试验将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并观察疫苗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若试验数据达到预期效果,疫苗将晋级到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参与人数将会进一步扩大。尽管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了数百次艾滋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但绝大部分都止步于早期阶段迄今为止仅有三到四种疫苗成功进入到三期临床阶段。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失败例如默克公司的Ad5疫苗在大型试验中的失败以及美国军方和泰国合作的RV 144 HIV疫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都标志着HIV疫苗研究取得了宝贵的进展和经验教训。那么为什么HIV疫苗的研发如此困难呢?原因在于HIV病毒具有高度突变性每一轮复制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这使得传统疫苗的研究路径难以应对此外HIV病毒可以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给治疗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只能感染人类的特性也使得疫苗研究缺乏好的动物模型尽管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过去三十年里他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强生公司的新型HIV疫苗受到了全球关注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策略即通过生物信息学计算和设计出全新的“马赛克”抗原并将其重组到病毒载体中当免疫系统接触这种疫苗时可以产生广谱的免疫应答反应这种疫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型的鸡尾酒式疗法此前针对HIV疫苗的Mosaic抗原概念已经被验证过其有效性为中国国产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根据我国相关数据表明艾滋病感染人数在逐年上升且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传播尤其是青年人群感染率较高因此国产疫苗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尽管我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IV疫苗,以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对艾滋病的严重性及其疫苗研发的重要性早有警觉,早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就设立了针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科技重大专项。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积累,使得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成果丰硕。其中,由业界领军人物邵一鸣团队和孔维团队主导的临床二期试验便是其中的亮点。
面对HIV病毒通过性接触感染比例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发团队正在积极研发一种新型的HIV黏膜疫苗。这种疫苗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HIV病毒通过黏膜途径,即性接触,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传播。该团队近期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HIV黏膜疫苗的免疫保护策略。
这种策略利用了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载体疫苗,通过鼻腔等黏膜途径进行初次免疫。随后,利用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进行肌肉注射以强化免疫效果。这一创新型疫苗和免疫策略能够在恒河猴体内激发更强烈、更广泛的免疫反应,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高致病性SIVmac239病毒对恒河猴的黏膜途径感染。目前,人体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孙彩军博士对此表示,虽然人类尚未找到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疫苗仍是攻克艾滋病的关键。虽然研发之路充满挑战,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果,但科学界仍在不断和创新。孙博士强调,由于HIV病毒在全球各地的流行特征各不相同,对于中国人来说,研发出符合本土特征的预防性疫苗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期待着科学的进步能早日带来艾滋病的防控新突破,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不仅是对我国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期许。我们坚信,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未来一定会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HIV疫苗,为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