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脑瘫诗人没有学校接收 无奈读聋校
楚天深处的特殊追梦者尹海涛的奋斗之路
在武汉市第二聋校的独特氛围中,有一位特殊的少年尹海涛。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聋生,而是一个智力正常的青年,却因为脑瘫而面临诸多挑战。罗晓红老师提到:“孩子平时无法用口语与同学交流,我担心他的语言能力会逐渐退化。”
尹海涛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因说话和写字的困难而难以融入普通学校,那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交流和学习任务对他而言却异常艰巨。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聋校时,这位20岁的青年坦言:“我是一名脑瘫患者,在普通学校遭遇诸多不便,而聋校成为我寻求知识和自我表达的舞台。”
在母亲的眼中,尹海涛除了行动上的不便,其他能力与普通孩子无异。他的小学生活也证明了他的才华和努力。进入初中成为了一道难题。罗万香妈妈回忆道:“当地初中因担心他的行动不便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而拒绝接收他。”幸运的是,经过介绍,尹海涛进入了松滋市特殊学校。在那里,他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很快跳级并发现了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在特校的联系下,他来到了武汉第二聋校继续高中学业。
聋校为何会接受并不完全符合定义的“聋生”尹海涛?学校负责人表示,他们看重的是他的语言障碍和他对手语学习的需求。尽管老师们对尹海涛关爱有加,但聋校的教学设备和教育方式是根据聋生的特性设置的,对于像尹海涛这样的智力正常但行动不便的脑瘫儿来说,可能并不完全适用。
在湖北,像尹海涛这样的脑瘫儿童并不罕见。据统计,湖北省内有大约5万名0至6岁的脑瘫儿童。其中,不少脑瘫儿童通过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尹海涛也曾梦想进入普通高中,与同学们进行口语交流,追求更高的学历。但他也坦言:“即使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我也担心课程跟不上。”
尽管如此,尹海涛并未放弃。他在写作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出口,通过诗歌创作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梦想。目前已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诗作,并创作了超过百首诗歌。他的坚持和努力是对所有面临困境和挑战的人的鼓舞和启示。在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尹海涛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有梦想和努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