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骨髓捐献常反悔 患者只能等死

艾滋病 2025-05-29 14:29艾滋病症状www.xingbingw.cn

认捐:赠与的承诺与法律的考量

新闻背景:

近期,云南省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捐献事件。一名捐献者在采集干细胞的过程中,因医院机械故障需要更换医院二次采集时,却突然反悔拒捐,使得受捐者面临生死攸关的危机。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捐献者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

我国捐献现状:

中华库已登记了132万余名捐献志愿者,然而初配成功后,志愿者的反悔率高达20%。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如美国的近50%和日本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的亚洲志愿者约60%的最终拒捐率,我国的反悔率相对较低。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素的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交织:

保证捐献“自愿”、“无偿”一直是全球遵循的基本原则。关于器官捐献的法律和政策都着重保护捐献者的权益。如美国国家捐献者资料库明确表示,捐献永远是自愿的,志愿者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撤销同意。世界捐献组织也持相同立场。

当涉及到具体的移植过程时,情况变得复杂。由于患者需要“清髓”,即摧毁自身的免疫造血系统,才能接受捐赠的干细胞。如果在患者“清髓”后捐献者反悔,病情将雪上加霜。各国普遍规定在受捐者“清髓”后,捐赠者不应反悔。而患者“清髓”前志愿者的反悔行为,虽然在道义上可能受到谴责,但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责任规定。

法律的空白与挑战:

在我国,关于捐献的法律规定相对空白。捐献者在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后,如果反悔拒捐,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伤害,还可能造成患者财产上的损失。尽管有案例涉及捐献者临时反悔被患者起诉,但由于法律上的不明确,无法追究志愿者的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并不将人体器官视为财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捐献视为一份赠与合同。除救灾、扶贫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外,一般的赠与合同在支付之前都可以反悔。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在移植手术之前改变捐赠态度,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面对如此复杂的法律和道德挑战,我们需要在保障捐献者权益的确保受捐者的生命权益不受侵害。这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捐献过程中的权责关系,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对于捐献的认识和意识,共同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