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改变从家长开始
近期,市教育局关工委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学习力与心理状况的为期七个月的深入调查。这项调查覆盖了四个区域中的八所小学,涉及五千八百五十二个家庭,并成功收回五千三百五十二份有效问卷。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从“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全面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状况,并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填写。
统计结果令人深思,揭示了近年来儿童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
学习:高智商的“笨孩子”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不会学习的学生占比达到35%,其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占22%,缺乏主动性的达36%,厌学情绪严重的更是占到38%。例如,小明(化名),一个在别人眼中聪明、反应迅速的孩子,在学习上却表现不佳。他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完成作业的速度慢,甚至晚上听写的汉字第二天就遗忘。专家指出,小明虽然智商高,但存在注意力、视听觉及手脑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学习不仅仅依赖智商,还需要良好的心态、学习方法以及手眼耳脑的配合能力。许多家长只盲目靠补课解决学习问题,这不仅无法提高成绩,反而可能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心理健康:三分之一的孩子缺乏自信
调查同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结果显示,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占3 %情绪自控力弱的占35%,应对挫折方法不当的占 %,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占 %。以彬彬(化名)为例,他上课时常常干扰同学,无法容忍他人比自己优秀,情绪波动大,常与人发生冲突。经过心理测评,发现彬彬存在注意力缺陷和视觉听觉发展年龄落后的问题。通过心理教育干预,他的心态逐渐好转,敢于面对错误和不足,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家庭教育:家长需先改变自己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调查显示, %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 %的学生成长环境欠佳,主要表现为家长夫妻关系不和、教育理念不统一以及亲子沟通问题。专家指出,孩子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源于不良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家长必须勇于承担责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家长应坚信问题能够解决,并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家长也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此次调查为我们揭示了小学生学习和心理状况的严峻现实,也提醒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