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诊所帮你验血糖 跨界关怀更全面
黄启嘉医师的诊间,犹如一间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屋,不仅陈列着喉棒、鼻镜等医疗器具,还有血糖机这样的暖心之物。身为耳鼻喉科医师的他,同时也是一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当他在看诊时,总会细心询问每一位患者:“要不要验个血糖?”
在台湾,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估计逼近200万,许多人仍在浑然不觉中。黄启嘉医师发现,有些患者只是因头晕来看感冒,但在询问病史时顺便验了血糖,结果意外发现了潜在的糖尿病。
身为花莲县医师公会理事长的黄启嘉,经常遇到形形的病患。他认为,无论哪一科的医师,在问诊时多问一句患者的血糖情况、最近的体检结果,都可能帮助更多人及早得到正确的治疗。这种关怀不仅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也促使他在花莲地区积极参与筛检卫教,推动糖尿病照护网的建设。
回首黄启嘉的人生历程,他在二十六、七岁时体重破百,钟爱甜食,却未曾意识到自己身材的高挑与肥胖之间的微妙关系。直到在妇产科实习时,身体疲惫不堪,验血报告上的血糖数值竟是正常的2~3倍,被诊断为糖尿病酮酸血症。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的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黄启嘉医师一开始便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出院后,他继续使用胰岛素,并努力减重。他说,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明显改善,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他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直到近几年,血糖出现失控迹象,他才重新接受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黄启嘉医师注重运动,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他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但在忙碌的生活中,他始终不忘每天一次的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他说,胰岛素注射无痛且能稳定血糖,减少口服药的使用量,对他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许多患者将胰岛素视为妖魔鬼怪,误以为“糖尿病打胰岛素,愈打愈害”。对此,黄启嘉医师常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乐于成为活见证。他解释,第一型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岛素,而第二型则是胰岛素不够用或作用受限。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提早使用胰岛素可以让功能减退的胰岛得到休息,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糖尿病和胰岛素有正确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兼具病友和医师的双重身份,黄启嘉医师的话更具说服力。他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让患者们明白慢性病需要好好控制。他清楚地告诉患者们,糖尿病不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竭、失明、中风、截肢等。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患者们不要气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适当的药物来好好控制病情,与糖尿病共存。黄启嘉医师的话语让患者们感受到医师与他们是站在同一阵线奋战的,这种跨界关怀让病患们更加坚定信心,与疾病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