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生活品质和安全 晚期肺腺癌也可出国旅行享受生活
一位陪伴先生抗癌历程的65岁女性患者,因自身罹患晚期肺腺癌而深感恐惧。在振兴医院胸腔内科主任陈威廷的精心治疗下,她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三代EGFR标靶药物的治疗历程。尽管面临晚期肺癌的诊断,她依然展现出惊人的生活品质,甚至在病情控制期间还能前往中国旅行。
肺腺癌患者多处于晚期阶段,一些特定的危险族群需要特别警惕。陈威廷主任指出,尽管过去肺腺癌以女性患者居多,但现在男性患者数量也在上升。具有肺癌家族史、从事厨师或家庭主妇等职业、肺部留有疤痕组织以及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都是高风险群体。建议这些高风险人群通过低剂量电脑断层进行筛检,特别是肺上叶出现异常时,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为何肺腺癌在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陈威廷主任解释道,肺部没有神经,因此肿瘤在生长初期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除非肿瘤长在特殊位置,如肋膜上或靠近气管,否则很难察觉。根据临床经验,过去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对于晚期肺腺癌的治疗,基因检测是重要的一环。陈威廷主任强调,如果存在“驱动基因”的基因变异,标靶药物治疗是可行的选择。在台湾,约六成肺腺癌患者属于EGFR突变,适用EGFR标靶药物治疗。标靶药物并不能根治肿瘤,只能控制其生长一段时间。
在选择EGFR标靶药物时,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药物发展不断进步。陈威廷主任指出,选择药物时需与病人充分讨论副作用,追求生活品质与安全性的平衡。第一代和第二代标靶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的时间约10-12个月。虽然两者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有所不同。对于副作用过大的患者,可以与医师沟通换药,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疗效。
第三代EGFR标靶药物也是一线治疗的选择之一,国际治疗指引优先推荐其使用。这种药物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的时间近19个月,但也有相关的副作用。陈威廷主任补充说,这种药物最初是针对抗药性基因的肿瘤进行治疗的,但临床发现它也适用于EGFR基因变异的患者。其疗效和是否能够延长存活时间将在九月底的欧洲肿瘤年会(ESMO)上发布。
陈威廷主任鼓励晚期肺腺癌的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他建议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治疗方面,除了遵循医师的建议,患者还应注意作息、免疫力提升和避免生食。任何不舒服的情况都要及时与医师反映,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
这位患者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面对晚期的肺腺癌,我们依然可以保持生活的品质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加入健康医疗网和健康爱乐活频道等资讯平台,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应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指导。(此文由网友)